时间:2022-09-08 10:19:56 | 浏览:751
✪ 路云亭|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
✪ 董路|足球评论员
【导读】
本文指出,青
仰。
,并构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匹配的创新性理论。
作者认为,中国足球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广开渠道,即便出现鱼龙混杂也无妨,长此以往定有斩获。作者分析,近百年以来,
,这是中国足球发展不可忽视的历史前提,也意味着中国足球尚未真正走出“养伤”阶段。综合来看,中国足球面临的挑战,一是青训与足球人才培养困境,二是平衡国外经验与本土现状的困境,三是科技变革对足球现有规则的挑战,四是多元文化与爱国主义的融合困境。以上挑战,有待我们予以一一回应。
本文原载《体育科研》2020年第1期,原题为《青训、文化与风格:一场有关中国足球问题的对话》,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青训、文化与风格:
一场有关中国足球问题的对话
▍“我们培养出的球员实际上是半成品”
路云亭: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足球是一回事,中国足球可能是另一回事。很多中国人都知道,青训是本体,足球中的青训工作应当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是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此投入精力、资金和时间。据我所知,国家的需要和社会力量投入不太匹配,尽管还有一些人关注中国足球的青训工作,但是青训周期很长,又有多少企业有耐心做这种事情?很多企业都喜欢做有明显短期效应的投资,不愿意长期投入到类似足球青训这样的项目中去。中国青训面临的问题不少。
董路:我最近一直在做青训方面的调研工作。其实,在中国足球青训营的工作很难开展,现在更是赔钱。但是,最关键还在于家长。孩子们在学习和训练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从竞技层面来考虑问题,最终选择以训练为主,所以孩子们的文化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文化课又是文化教育的基础,与此同时,除了文化课,虽然可能有一些职业梯队、足校还在象征性地开展文化教育,但在更深层次的培养方面出了问题。现在没有人关心这方面的事,因为专业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青训教练懂得最多的是足球专业。脚弓传球,还是练短传配合,还是练身体力量,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讲可能只是足球专业。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文化课的补充,脱离社会、学校、家庭,又缺少各年龄段的心智培养、头脑的开发、信仰的养成和行为规范、品行的引导,这就造成了我们一代一代的足球运动员可能身高体壮、健步如飞,但是一旦在世界大赛上,对足球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个人为什么去踢足球,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荣誉、责任的担当都缺失。
毛主席说过,有文化的军队才是打胜仗的军队。如果我们青训营里孩子在文化这方面有欠缺,就“打不了胜仗”,这是我们巨大的缺失,也是这些年青训工作出现的最大问题。
我们现在,此时此刻:第一,我们不缺少教练,“八国联军”的教练都已经进入中国了,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们在中国能拿到比在欧洲高很多倍的薪水。第二,我们那么多足球特色学校,那么多足球小镇,那么多社会球场,各地足球场的建设已经足够了。我们并不缺球场,当然要求孩子在四线城市也要有免费的球场来踢球,那就要求过高了。在主要城市里面,孩子想要练球,是有足够场地的,而且也不缺少资金,政府有拨款,各种学校也有足够的经费。各种教练能出国培训,各种外教来中国讲座、讲学,再加上各种培训班,可以说应有的都不缺。第三,足球理念上我们就更丰富了,像满汉全席一样,要西班牙的有西班牙的理念,要德国的有德国的理念。第四,中国踢球的孩子理论上也不缺,冰岛人口也就三十余万,他们青训的孩子,按百分之十算也就三万人,但人家能打进世界杯。而中国可能有成百万的孩子在练球,从绝对数量上讲,我们是不缺的。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中国足球还没有质的飞跃和变化?还得回到我们之前提到的问题上来。
(亚洲杯中国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宣布受疫情影响亚洲杯将异地举办,此前中国于2019年6月获得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举办权)
我们培养出来的足球运动员其实是半成品,这些半成品的球员缺乏头脑、思想,以及道德、信仰。在这基础上,再加上原有体制问题可能存在的一定的寻租空间,导致中国足球的确存在问题,凸显出文化水平不高带来的不良后果。不少人才就这样被埋没,而以权谋私等现象都一直存在。究其根本,一个国家的足球,坦白讲跟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现状、整体国民素质、人性心理是息息相关的。以前中国足球还处在亚洲不错的水平上,曾经打日本随便打,你会发现那个时候人心比较单纯。中国现在的职业足球发展还很不完善,整个社会的文化评判标准、思想、思潮都和以前不一样,存在“一切向钱看”以及精致利己主义之类。这些文化和思潮与足球这个项目本身要求的牺牲精神、责任、担当、勇敢、义无反顾、信仰团结是矛盾的,足球领域中,很多优良的风气都逐渐淡化或消失了,这种情况与足球倡导的和谐、科学的宗旨相悖,所以如果把足球简单地实行社会化处理,一定会出问题。中国足球其实是对抗不了这些社会心理和行为的。
为什么徐根宝相对成功,是因为他把孩子从小集中到崇明岛上,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以自己的三观作为文化传输的内容,造就了一批看上去“与世隔绝”的孩子,这些孩子从思想、精神、专业的专注度上来说,要比那些在社会上的孩子们强得多。徐根宝执着于精神的追求和对足球的热爱。他在崇明岛上带出来的孩子,即便不说是满腹经纶,但是至少是有着不错的品行,有自己的梦想,还有“相依为命”的团结精神。徐根宝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寂寞的,但最终在十几年后开花结果。社会上其他所谓青训、人才培养,很难弥补文化缺失问题,甚至一些人就不如徐根宝那么纯粹,于是很难带出好队员。徐根宝能在那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放弃上百万年薪的顶级职业队的执教机会,去岛上自己创业,我觉得他至少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对足球有这份热忱,而这种热情是可以传递给孩子们的。对他来说,足球是从娃娃抓起,但在我看来,中国的足球青训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思路。
我认为,首先体教必须结合。功夫在诗外,当一个人游览或游历了大江南北再坐下来写诗,和一个人只在后花园儿里踱步所写出的诗句,完全不一样,境界不一样。
其次,要打破人为的干预,发现、培养、推荐、使用足球人才,人才选拔要变得更加公开、公正、透明,要广开渠道,让真正有能力、有天赋的孩子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这是需要改变的。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需要更多、更公开的渠道,而不仅只依靠于某一些人以某一种带有局限性的眼光决定事情,或者为了既得利益让某些孩子往上走,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天赋的孩子,却因为这样、那样的限制,无法浮出水面。竞技体育最终还是要靠人才。人才不仅靠培养,还要发现、寻找和最终的引导,要给予人才必需的成长空间,而不仅是教他怎么去成长。
再次,体教结合和公平的选拔机制仅是个基础,足球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国际视野,如果一直在落后的环境里面,永远都培养不出真正先进的足球人才。必须不断地去跟国外的先进的足球去接轨,在不断地向先进、发达的足球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挑战、完善自己,让孩子接受这样的一种磨练。假如孩子5岁就登台演唱,到他25岁时演唱得就很娴熟了。
最后,我们需要在理论上给予中国青训更多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不能全部照搬、照抄外国过去的东西。无论是中国革命的成功,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无一不是先进的思想和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但中国足球这个领域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一些人要么固守自己的传统思维,要么完全西化。这是两个极端,也是现在青训所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足球青训到底应该怎么搞,中国的孩子到底应该怎么踢球,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因为没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深刻的思考。
“中国足球应该广开渠道,鱼龙混杂也没关系”
路云亭:现在日本和韩国的足球青训已经很成熟,日本的中学生足球联赛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发展不均衡,足球的风格差异也很大,中国各地足球的风格很难统一,其实也未必需要绝对统一,但在国家队层面则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组装程序。
董路:我们应该向日本足球学习什么,有的人简简单单地认为应该向日本学习传控,学习所谓团队打法,但这其实是错的。我们要真正应向日本学习的,是日本结合本国实际,结合足球先进国家的理念,孜孜以求寻找符合自己道路的这种理念。并不是说日本做什么,我们就应跟着去做什么,因为你跟着做就永远只跟在人家后面。所以,我觉得足球中普世的东西,恰恰是民族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踢出的足球,应该是与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种、身体特点等方方面面高度契合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的风格。就像二人转演员穿着西服是很别扭的,唱美声的穿裤衩也很别扭。要找到自己的“style”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因为中国地域比较广阔,足球风格是挺难统一的。日本足球风格较好统一,按照一个大纲从上到下,从小学队到国家队打法都是一样的也行。而中国存在的问题就很多,中国足球整体基础薄弱,日本的高中联赛已经有九十届了,我们还在搞所谓的职业联赛的时候可能人家已经有全国高中联赛了。不要小看日本人的足球,日本足球是有一定文化积淀的,而中国只有一些地方可能足球文化相对来讲比较厚重,比如上海、大连、广州,因为这些城市是沿海城市,当年很多西方的海员、船员还有些教会把足球带到了中国,足球就开始在这些地方发展起来,并形成相应的流派,像大连足球讲究身体、力量,广州足球讲究细腻。但现在中国足球风格越来越趋同了,因为越来越受外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地方特点就不突出了。我觉得应该发挥中国人的特色,和西方人、日本人、韩国人相比,我认为中国人更“灵活”。这种灵活不仅仅是身体的灵活,也包括脑筋的灵活。我认为中国人聪明,但必须要开发这种聪明。
中国人在困难的时候一起扛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在事情发展顺遂的时候,想要中国人共同发挥创造力,反而有点难,因为人的意愿可能不够统一,要统一就要强化管理。中国足球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也是个老问题。毛泽东带领中国革命能获得胜利是基于灵活机动的、审时度势的、结合自身的、针对对手特点的战略战术。这个战略思想如果投射到足球场上,就是防守反击。
邓小平同志进行改革开放,最了不起的就是打破平均主义。投射到现如今的中国足球上,就是应该广开渠道。老有人批评说开饭馆儿的都要做青训了,我要说,为什么开饭馆儿的就不行?许家印是做足球的吗?这就是中国所谓专业人士在认识上的极大局限。中国足球就应该广开渠道,鱼龙混杂也没关系。因为任何事物在发展的最初阶段一定是鱼龙混杂的,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假货也是横行的,后来逐渐地变成了一种规范的市场行为,都要有这个过程的。所以我认为,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点,即特殊性,我们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足球发展道路。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人宁可只去研究国外足球的某一种风格,很多人每天都在挥汗如雨,但是却没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去论证中国人应该踢什么样的足球,去论证中国人踢足球真正的优势在哪里,去论证我们现在所发展的这些方向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从成绩角度来讲,现在的足球发展方向肯定是不对的,再好的方法没有拿到成绩,从